贵州省重点学科——“动物学”简介 农学院动物学学科源自昆虫学学科,自1941年国立贵州大学创立时起就已经建立,2000年批准为贵州省重点学科。七十多年来,以昆虫学为主体的动物学始终坚持以特色求优势、以基础促应用的学科建设方针,不断扩充、调整、优化研究方向,极大地拓展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空间。 学科队伍:目前该学科队伍1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博士生导师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教特殊津贴专家2人,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跨世纪人才”4人,贵州大学学术学科带头人4人、学术骨干3人。另外软引进候鸟人才2人(张润志研究员、王乔教授)。 研究方向:动物学学科围绕主攻目标,主动适应国际发展,不断凝练修正和扩大覆盖面,稳定中求拓展,形成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4个研究方向:蜱螨学与节肢动物进化、昆虫系统学、资源昆虫学、动物生态与害虫治理。各方向学术梯队如下表。
人才培养:该学科1984年开始招收“昆虫学”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得“昆虫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昆虫学”硕士点更名为“动物学”硕士点,2003年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支撑获得“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支撑获得“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已招收博士研究生10届83人,毕业7届40人,在读39人;招收硕士研究生24届216人,毕业21届157人,在读59人。招收博士后9人,出站1人,在站8人。 科学研究:先后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四等奖2项;出版专著24部。近5年本学科科研项目125项,科研经费2619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9项,贵州省重大、重点、年度科技攻关和省科学基金项目计46项,其他项目40项。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36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6篇。 实验平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一起于2001年共建了双基实验室“植保科学实验室”并通过省级评估;2005年本学科单独建立了专业实验室“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实验室”也通过了省级评估;以本学科为主体,2006年申报并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立项论证,建设了“贵州省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并于2013年正式挂牌。目前,有实验室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