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首页  |  旧版回顾
工作动态
贵州日报:“贵紫4号”优质小麦发展前景好
发布时间: 2008-10-18 浏览次数: 108
 

我院 “贵紫4号”优质小麦通过验收

65《贵州日报》以“‘贵紫4号优质小麦发展前景好为题对我院培育的贵紫4小麦新品种进行了报道。贵紫4号小麦是贵州大学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自主培育的特色、高产、优质、抗病小麦,于1998年从贵农13号优质小麦品种中出现的紫粒自然变异株,经过8 年时间的精心系统选育而成。             

2008528,贵阳市科技局组织省、市有关专家对贵州大学农学院承担的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贵紫4号特色优质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在开阳县马场镇的高产示范种植情况进行考察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了理论测产和实收实测,结果如下:

一、2007年秋季项目组积极联合开阳县烟草公司马场烟草站在马场镇推广贵紫4号特色优质小麦627.5亩,涉及种植农户137户,其中良种繁殖200余亩,并通过加强去杂保纯措施,确保种子的质量及数量。

二、专家组对马场镇种植的贵紫4号特色优质小麦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了考察,土壤肥力中上等,田间种植方式为麦烟套种,厢宽240cm,小麦播幅40cm,播种期2007112日,播种量2.5kg/亩,成熟期2008525日,全生育期205天,小麦落黄好,穗层整齐一致,抗倒性强,田间未见白粉病、条绣病,田间管理同一般麦田。

三、田间测产:

1.专家组对马场镇龙堰村张子银农户种植的贵紫4号小麦田块进行了理论测产和实收实测,现场抽样3个点,每点测取1m长,株高平均93cm,平均每点126/m,平均每点264.7/m,单株成穗数2.1,平均亩穗数7.36万穗,平均每穗的小穗数18.2,结实小穗17.0,结实率93.4%,平均穗粒数45.2粒,千粒重43,折合理论产量143.1kg/亩。现场实收实测面积2.8亩,折干产量389kg,实际亩产138.9kg

2.专家组同时对马场镇农户广为种植的雅安早无芒大穗品种(Ck)进行了考察,田间重感白粉病和条绣病,并伴有倒伏发生。同时对龙堰村白永兴农户种植的雅安早品种小麦田块进行理论测产和实收实测,现场抽样3个点,每点测取1m长,株高平均110.7cm,平均每点107/m,平均每点182.5/m,单株成穗数1.7,平均亩穗数5.07万穗,平均每穗的小穗数22.6,结实小穗19.0,结实率84.1%,平均穗粒数57.4粒,千粒重37,折合理论产量107.7kg/亩。现场实收实测面积2.1亩,折干产量218kg,实际亩产103.8kg

从上看出,贵紫4号小麦比当地主要种植品种亩增31.1 kg,增产33.8%。基于贵紫4号特色优质小麦在开阳县马场镇种植中的良好表现,干部、群众反应好,建议进一步加强良种繁殖和扩大种植面积,既可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又有利于烤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达到企业、农民双赢。

 

           贵州日报:贵紫4号优质小麦发展前景好

(贵州日报记者张益报道) 528,贵阳市科技局组织省、市有关专家对贵州大学农学院承担的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贵紫4号特色优质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及产业化开发在开阳县马场镇的高产示范种植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实测亩产138.9公斤。

  贵紫4小麦是贵大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经8年时间精心系统选育、自主培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产量高、抗病性强、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经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属国家优质小麦;同时富含锌、铁等矿质元素,尤其富含医学上誉为生命之光抗癌卫士的硒元素。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已达国家优质专用中筋小麦标准,适合制作优质面条,馒头等面制食品。

  根据贵紫4小麦的营养指标、加工品质,以及所含微量元素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可制成集色、香、味于一体的优质面条、馒头、面包等食品;还可用于酿酒和提取食品、化妆品和饮料行业所需的天然色素,因此具有较高的种植和深加工价值,适于产业化开发。

去年秋季该项目组联合开阳县烟草公司马场烟草站在马场镇推广贵紫4小麦627.5亩,涉及种植农户137户,其中良种繁殖200余亩,并通过去杂保纯措施,确保种子品质及数量。专家组对马场镇种植的贵紫4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考察,穗层整齐一致,抗倒性强,较少条锈病。

  基于贵紫4在开阳县马场镇种植的良好表现,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加强良种繁殖和扩大种植面积,既可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又有利于烤烟产量和品质提高,获得企业、农户双赢。

据悉,课题组正积极联合贵阳市面粉公司等企业,共同对贵紫4实施产业化开发,通过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带动、以点带面、辐射拉动,同时在收购中充分体现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户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冬季闲置土地,提高复种指数,确保增产、增收、增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2009-2010 贵州大学农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1-3855894 Email:nxyb20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