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首页  |  旧版回顾
工作动态
农学院邀请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彭俊华研究员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10-12-28 浏览次数: 165

  2010年12月20日,贵州大学农学院邀请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战略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学科首席研究员彭俊华研究员,在在贵州大学南校区新二教510室做了一场题为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in wild emmer wheat, Triticum dicoccoides(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子遗传分析研究)” 的学术报告。农学院副院长程剑平主持了报告会,农学院、生命科学院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彭俊华研究员2001年获以色列海法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任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植物基因组学助理教授,2007 入选中科院项目 “百人计划”,目前,他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分子进化及分子育种等的研究领域。
      彭俊华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成果为:
      ●构建了世界上第一张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子遗传图谱;
      ●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主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之有效性和准确性术语;
      ●率先在分子水平上发现了负干扰(negative crossover interference)及模糊连锁(guasi-linkage)等遗传现象,研究结果 在基因组学领域的最高国际刊物《Genome Research》上发表;
      ●在国际上首次对小麦有关驯化的QTL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的学术期刊 《PNAS》;
      ●率先应用SSR开展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YrH52Yr15) 的分子绘图研究;
      ●作为主要的研究骨干参与了由美国NSF资助的小麦基因组学研究项目,将近1000个EST定位于特定小麦染色体物理区段,并协调和汇总了小麦第一染色体组EST研究;
      ●成功定位了多个小麦抗俄国小麦蚜虫(Russian wheat aphid,RWA)基因(Dn4Dn7Dn2414等), 将小麦抗RWA基因(Dn7Dn2, Dn4)、抗条锈病基因(Yr5, Yr15)、抗花叶病毒基因 (Wsm1)、抗大麦黄矮病毒基因(Bdv2)以及高蛋白质含量基因(HGPC)成功导入多个美国小麦品种中;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30多篇为SCI论文,加权累计影响因子近130,引用次数超1000。
      彭俊华研究员从野生二粒小麦蕴藏的丰富遗传资源、基因组的分子遗传分析、抗条锈病基因的定位、主效基因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上的鉴定、与驯化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定位等五个方面对野生二粒小麦的利用价值、研究进展及前景做了详尽的阐述,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学术问题也做了仔细的分析。报告结束后,彭俊华研究员认真细致地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彭俊华研究员的研究成果令与会师生折服,其科研经历、工作毅力更是令大家对这位小麦科学家肃然起敬,报告中不时爆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最后,程剑平副院长对这次学术报告进行了总结。他希望大家能把握每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不断接受和学习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弥补在知识结构上的不足,不断拓展农学院师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领域。
 
Copyright 2009-2010 贵州大学农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1-3855894 Email:nxyb20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