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建工作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学生组织与活动
  • 招生就业
  • 校友工作

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团队在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靶标抗药性分子机制及纳米核酸RNAi农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4-27     浏览次数: 10



近日,我院植物保护学科农产品质量安全方向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星雨和石义艳为第一作者分别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题为“Both insertion mutation and low expression of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Nlα4 subunit are associated with sulfoxaflor resistance in Nilaparvata lugens”和“Nanoparticle-Mediated dsRNA Delivery Used as a Broad-Spectrum Synergistic Nanonucleic Acid Adjuvant to Control Sogatella furcifera”的研究性论文。

农学院廖逊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贵州大学李明教授、李荣玉教授和李建一老师(校特聘教授A岗),以及华中农业大学李建洪教授、万虎教授和何顺教授参与了相关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大学培育项目及绿色农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的资助。

该研究成功克隆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对氟啶虫胺腈敏感和抗性品系中13个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亚基的编码序列,发现抗性褐飞虱的Nlα4亚基存在“TGAC”插入突变且下调表达。通过遗传连锁分析和RNAi实验证实,Nlα4亚基的插入突变和低表达均与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相关,研究结果为新型杀虫剂的合理设计和褐飞虱抗药性的有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ps.8825)

该研究发现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CE3和CYP6FJ3参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对多种杀虫剂的解毒代谢过程,通过构建纳米颗粒介导的双链RNA(dsRNA)递送系统MON-NH₂@ch-dsRNA,可有效抑制这两个基因表达,增强白背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且对非靶标生物家蚕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核酸增效剂,与杀虫剂配合用于白背飞虱的防治,为农业害虫的绿色高效治理提供了新途径和理论依据。(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5c01703)



图文:农产品质量安全团队

编审:赵路玥

二审:王  明

三审:冉龙彪


友情链接:

贵州大学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CopyRight © 2023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农学院 E-mail:agr@gzu.edu.cn 邮编:550025 技术支持:贵州诺维泰网络 网站后台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