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26日,贵州大学农学院黔南州科技特派员闫见敏邀请园艺系刺梨专家鲁敏教授赴独山县友芝村开展刺梨栽培技术培训,并代表农学院园艺系教工党支部与当地党支部开展联建活动,共谋产业发展新路径。
科技下乡:专家现场指导,农户学以致用
在培训现场,刺梨专家鲁敏教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刺梨种植的施肥技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展开系统培训。特别针对结果母枝利用、结果枝更新等实用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现场示范了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修剪时要注意保留健壮的结果母枝,及时更新老化枝条,这样才能保证持续高产。”在种植大户的刺梨园里,鲁敏教授一边修剪枝条,一边向围观的农户讲解技术要点。农户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实操培训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党建联建:凝聚合力,共促乡村振兴
培训结束后,贵州大学园艺系教工党支部、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友芝村党支部开展了党建联建活动,围绕“党建+科技服务”模式、刺梨产业链延伸及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拥有200多名党员的友芝村,近年来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刺梨产业8000余亩,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
闫见敏教授对友芝村“乡村有产业、党员有带头、农户有笑容”的发展模式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农户进一步标准化生产,并就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鲁敏教授建议要充分挖掘友芝村刺梨的特色优势,通过“贴标签”等方式加强宣传推广。
“看到成片的刺梨园和村民们幸福的笑容,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意义。”研究生党员代表陈精艺激动地说,“作为园艺专业学子,我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活动通过“技术培训+实地指导+党建联动”的形式,不仅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技能,也为校地合作搭建了长效平台。未来,贵州大学农学院将继续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为贵州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文:闫见敏
编审:赵路玥
二审:王 明
三审:冉龙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