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
发布时间: 2019-11-22 浏览次数: 540

1. 专业办学思想及专业定位

始建于2003年,以学院和学校的办学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相关人才教育培养政策和方针,培养具备中药材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中药材品质分析与鉴定、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中药材采收、加工、贮藏与养护、药用植物育种、药材品质调控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型管理人才、企业创业型人才,为中药现代化产业提供支撑的服务型人才。同时还要培养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创业能力。

2. 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根据学科方向的不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教学、管理作用,形成了“突出专业知识,重视实践技能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整体培养”的显著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专业特点,既设置了农学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又设置了中药学方面的专业课程,与此同时,还十分注重选修课程的安排,注重课程内容多元化,注重课程的学科交叉与综合;另外本专业专门还开设了多门个性课程,强化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培养。在师资方面,本专业的专业教师均为骨干教师,主干课程的教师均为教授、副教授,或为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多年、有相当科研成果的硕士学历讲师,教研室不断进行教研教改,学术交流,保证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突出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SRT项目研究、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措施,提供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

3. 专业建设总体规划

        十三五期间,在学院和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制定了本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为配合省委省政府打造中药材名片的人才需求,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在现在每年招生40人的基础上扩大到每年招生60人,引进博士等高层次师资5人,使师资队伍总体规模达到15人。在课程建设方面,根据专业基本要求、定位、特色,深入研究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的目的,明确其对实现培养目标的意义。课程设置要合理衔接,保证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增加1-2课程为实践教学课程,在现有核心课程中形成1-2门精品课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方面,要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整体考虑,以学科建设来牵动新专业建设,依托相关专业的教学条件进行扩展补充,此外,加强软硬件投入,与相关专业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率。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1个集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实践基地。在教材建设中,要根据专业的定位、特色及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新教材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认真开展教材编写研究,尤其是对专业选修课的教材,更要着重突出自己的特色,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教材。同时,还要开展教材使用研究,以使教材得以不断完善。主编或参加编写独具特色的教材1-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