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明

发布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6856

    姓名:方中明

    性别:

                           出生年月:1984.09

    职称:教授

    系别:农学系

    邮箱:zmfang@gzu.edu.cn




一、个人简历

1984年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现为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1教育经历

12006.09-2012.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植物园) 博士

22002.09-2006.06淮北师范大学 学士

2工作经历

12019.08-至今 贵州大学 教授/博导

22018.07-2019.07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教授/硕导

32017.01-2018.06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副教授/硕导

42014.12-2016.12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硕导

52014.07-2018.06 华中农业大学 博士后

62012.01-2014.11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讲师

3学术兼职

12023.01-至今 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培育对象

22022.12-至今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Horticulturae客座主编

32022.11-至今 贵州大学“国家云贵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水稻负责人

42022.04-至今 贵州省粮油产业导师团学术团长

52021.09-至今剑河欣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62021.05-至今武汉艾迪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顾问专家

72021.04-至今贵州省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会理事

82021.03-至今《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编委

92021.01-至今 贵州大学“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102021.01-至今 《南方农业学报》青年编委会副主任

112020.01-至今 贵州省农作物学会理事

122019.09-2022.08 贵州大学特聘教授(B岗)

二、教学与课程

1、主讲课程

1)本科生课程7门: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创新实践、科研训练、作物学综合性实验

2)硕士生课程6门:基因工程技术、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优秀论文阅读与写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高级植物生理学、作物生物技术实验

3)博士生课程2门:作物科学前沿、作物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

2、编写教材

1)主编教材2部:《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实验指南》

2)副主编教材3部:《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生物化学》

3)参编教材4部:《蛋白质工程》《简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基因工程》

3、教改项目、成果奖

1“双一流”背景下作物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黔教合YJSJGKT[2021]0025万,2021.12-2024.12,主持

2)依托三级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一中心二根本三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第四届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贵州省学位办,2021.12

4、指导学生竞赛

1)作为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贵州大学全校管理员、贵州大学农学院双创导师团副团长,组织和指导本科生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其中2021年至今已组织生命科学大赛5次,本科生获国赛奖励10余项。

2)已独立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12次,其中2021年至今指导本科生获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省赛三等奖1项。

三、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协同遗传改良的分子基础研究,已收集水稻特色种质资源1000余份。所在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植物活体成像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价值二千余万元),拥有水稻繁种的人工气候室和实验基地。课题组现有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2名,在站博士后2名,每年招收作物学、农艺与种业专业方向硕士生2-3名,作物学博士生1-2名,已指导毕业研究生12名。科研事迹近期被贵州新闻联播、贵州日报等省级主流媒体报道10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挖掘和鉴定水稻高产调控基因,为水稻优质稻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2)开展高产和优质协同的分子基础研究,为水稻高产优质稻培育提供实践途径。

3)创制高产的优质特色稻新种质和新品种,带动水稻增产增收和提质增效,助力“优质稻推广”。

四、科研项目

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项,与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主持横向课题2项。具体为:

1D14基因启动子调控贵州优质稻“大白果糯”分蘖的分子机制. 国家基金地区基金,3226049833万,2023.01-2026.12,主持

2、贵州省优质特色稻“大白果糯”产量与品质的协同调控解析及遗传改良研究. 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重点00830万,2022.04-2026.03,主持

3、氨基酸转运蛋白OsATL4在水稻分蘖和产量形成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项目,黔教合KY[2021]02415万,2021.01-2023.12,主持

4、氮素调控水稻分枝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网络. 贵州大学重点培育项目,20190315万,2020.10-2023.10,主持

5、优质特色稻“香禾糯”的株型遗传改良. 横向课题,H202141820万,2021.10-2024.12,主持

6、贵州省优质稻“香摘糯”的产量遗传改良. 横向课题,H202138415万,2021.10-2024.12,主持

7、氨基酸转运蛋白OsANT1调控水稻耐盐与生长平衡的分子机制. 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2060101225950万,2020.01-2022.12,主持,已结题

8、氨基酸转运基因在植物分子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武汉3551光谷人才计划项目(创新类短期),30

2020.01-2022.12,主持,已结题

9、氮素调控水稻株型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网络. 贵州大学科研启动经费(特聘教授B岗),201906360万,2019.11-2022.12,主持,已结题

10、水稻OsAAP4基因对氮素利用的调控作用研究.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AB20180223万,2018.03-2020.03,主持,已结题

11OsFC1通过OsPTR10基因调控水稻分蘖芽伸长的分子机制.

湖北省面上基金,2017CFB6963万,2017.01-2019.12,主持,已结题

12OsAAP3基因对分蘖的调控机制及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6020310万,2017.01-2019.12,主持,已结题

13、氮调控水稻分枝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网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6YFD0100705150万,2016.07-2020.12,主持,已结题

14、氮营养与油菜素甾醇互作调控水稻分蘖的分子机制研究. 博士后面上基金,2015M5822435万,2016.01-2018.06,主持,已结题

15OsPTR10基因在水稻氮素再利用的调节机制研究. 国家基金青年基金,3130125021万,2014.01-2016.12,主持,已结题

五、代表著作

围绕“植物激素与氮营养调控水稻产量性状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已解析了内源激素油菜素甾醇/独脚金内酯及重要转录因子调控水稻分蘖的分子机制,阐明了外界有机氮氨基酸/寡肽及其转运基因调控水稻分蘖与穗分枝的生理与分子机制,揭示了外界无机氮硝酸盐/铵盐及其转运基因调控水稻分蘖的作用与生理机制。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和二区SCI论文17篇(中科院一区9篇,ESI全球高被引论文2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件,向企业转让4件。出版专著2部。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一)、省青年科技奖。主要代表论文如下:

1Hang J, Wu B, Qiu D, Yang G, Fang Z*, Zhang M*. OsNPF3.1, a nitrate, abscisic acid and gibberellin transporter gene, is essential for rice tillering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3.(通讯作者,中科院一区SCI. doi: 10.1016/j.jia.2023.04.024

2Yang X, Yang G, Wei X, Huang W, Fang Z*. OsAAP15, an amino acid transporter in response to nitrogen concentration, mediates panicle branching and grain yield in rice. Plant Science, 2023, 330: 111640.(通讯作者,中科院二区SCI. doi: 10.1016/j.plantsci.2023.111640

3Luo J, Hang J, Wu B, Wei X, Zhao Q, Fang Z*. Co-overexpression of genes for nitrogen transport, assimilation, and utilization boosts rice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The Crop Journal, 2023.(通讯作者,中科院一区SCIdoi: 10.1016/j.cj.2023.01.005

4Yang G, Wei X, Fang Z*. Melatonin mediates axillary bud outgrowth by improving nitrogen assimilation and transport in ric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2, 13: 900262. (通讯作者,中科院二区SCIdoi: 10.3389/fpls.2022.900262

5Luo J, Huang W, Yan J, Fang Z*, Ren M*. The GzMYB-7D1 gene of Guizimai No. 1 wheat is essential for seed anthocyanins accumulation and yield regulation. Plant Science, 2022, 320: 111293.(通讯作者,中科院二区SCIdoi: 10.1016/j.plantsci.2022.111293

6Wang J, Wan R, Nie H, Xue S, Fang Z*. OsNPF5.16, a nitrate transporter gene with natural variation, is essential for rice growth and yield. The Crop Journal, 2022, 10(2): 397-406.(通讯作者,中科院一区SCIdoi: 10.1016/j.cj.2021.08.005

7Wang R, Yang X, Guo S, Wang Z, Zhang Z, Fang Z*. MiR319-targeted OsTCP21 and OsGAmyb regulate tillering and grain yield in ric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21, 63(7): 1260-1272.(通讯作者,中科院一区SCIdoi: 10.1111/jipb.13097

8Wei Q, Yan Z, Xiong Y, Fang Z*. Altered expression of OsAAP3 influences rice lesion mimic and leaf senescence by regulating arginine transport and nitric oxide pathw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1, 22(4): 2181.(通讯作者,中科院二区SCIdoi: 10.3390/ijms22042181

9Fang Z*, Wu B, Ji Y. Th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OsAAP4 contributes to rice tillering and grain yield by regulating neutral amino acid allocation through two splicing variants. Rice, 2021, 14: 2.(第一及通讯作者,中科院一区SCIdoi: 10.1186/s12284-020-00446-9

10Ji Y, Huang W, Wu B, Fang Z*, Wang X*. Th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AAP1 mediates growth and grain yield by regulating neutral amino acid uptake and reallocation in Oryza sativ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20, 71(16): 4763-4777.(通讯作者,中科院二区SCIdoi: 10.1093/jxb/eraa256

11Wang R, Qian J, Fang Z*, Tang J*. Transcriptomic and physiological analyses of rice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supplie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regulation involved in axillary bud outgrowth. BMC Plant Biology, 2020, 20: 197.(通讯作者,中科院二区SCIdoi: 10.1186/s12870-020-02409-0

12Fang Z, Ji Y, Hu J, Guo R, Sun S*, Wang X*. Strigolactones and brassinosteroids antagonistically regulate the stability of D53-OsBZR1 complex to determine FC1 expression in rice tillering. Molecular Plant, 2020, 13(4): 586-597.(第一作者,中科院一区SCIdoi: 10.1016/j.molp.2019.12.005

13Wang J, Wu B, Lu K, Wei Q, Qian J, Chen Y, Fang Z*. The amino acid permease 5 (OsAAP5) regulates tiller number and grain yield in rice. Plant Physiology, 2019, 180(2): 1031-1045.(通讯作者,中科院一区SCIdoi: 10.1104/pp.19.00034

14Huang W, Nie H, Feng F, Wang J, Lu K, Fang Z*. Altered expression of OsNPF7.1 and OsNPF7.4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tillering and grain yield in rice. Plant Science, 2019, 283: 23-31.(通讯作者,中科院二区SCIdoi: 10.1016/j.plantsci.2019.01.019

15Lu K, Wu B, Wang J, Zhu W, Nie H, Qian J, Huang W, Fang Z*. Blocking amino acid transporter OsAAP3 improves grain yield by promoting outgrowth buds and increasing tiller number in rice.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8, 16(10): 1710-1722.(通讯作者,中科院一区SCIdoi: 10.1111/pbi.12907

16Wang J, Lu K, Nie H, Zeng Q, Wu B, Qian J, Fang Z*. Rice nitrate transporter OsNPF7.2 positively regulates tiller number and grain yield. Rice, 2018, 11: 12. (通讯作者,中科院一区SCIdoi: 10.1186/s12284-018-0205-6

17Huang W, Bai G, Wang J, Zhu W, Zeng Q, Lu K, Sun S, Fang Z*. Two splicing variants of OsNPF7.7 regulate shoot branching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ric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8, 9: 300.(通讯作者,中科院二区SCIdoi: 10.3389/fpls.2018.00300

18、农作物精准育种关键技术及实践,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2年,第二完成人

六、奖励荣誉

12023年,入选贵州省省管专家,入选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获贵州大学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22022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一),获贵州省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入选贵州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优秀指导教师,获贵州大学农学院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贵州大学农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入选贵州大学国家级人才培育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对象,担任贵州省黔东南州科技特派员。

32021年,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获贵州省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教师奖。

42020年,入选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入选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

52019年,入选贵州大学特聘教授(B岗),入选武汉光谷“3551人才”(创新类短期),获校“三全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62018年,入选湖北产业教授,入选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72017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入选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入选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82015年,获武汉市优秀博士资助,入选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获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92014年,获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二),获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02013年,获校“青年教师科技标兵”荣誉称号,入选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会议报告

已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0余次,部分会议如下:

1、协助组织第十八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并受邀做大会报告(2023年)

2、协助组织第8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并受邀做特邀报告(2023年)

3、受邀在全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生物育种应用研讨会上做大会报告(2023年)

4、担任第四届青年生命科学论坛学术顾问并做特邀报告(2022年)

5、受邀在第十七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上做大会报告(2022年)

6、担任第五届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成员,并受邀在第八届农业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022年)

7、受邀在全国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学及前沿动态学术交流研讨会上做大会报告(2021年)

8、担任第一届全国作物科学前沿(海口)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的主持人并做特邀报告(2019年)

9、受邀在第四届植物氮素营养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2019年)

10、担任第一届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共同主席并受邀做大会报告(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