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英格

发布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2460

   姓 名:舒英格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系 别: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邮 箱:maogen958@163.com





一、个人简历

1、教育经历

1993-1997 贵州农学院本科

2004-2007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硕士)

2014-2020 贵州大学研究生(博士)

2、工作经历

1997至今 贵州大学

2018-2019 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访问学者

3、学术兼职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四届理事

二、教学与课程

土壤学、生态学、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农产品安全生产

三、研究方向

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防治,土壤肥力,农业资源与环境

四、科研项目

1.国家基金“喀斯特山区林草间作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其评价-以贵州’晴隆模式’为例”;

2.贵州省科技厅攻关 “贵州春季茶园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3.贵州省科技厅攻关 “茶叶生产冻害减灾恢复技术应用”;

4.黔南州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

5.贵阳市区县耕地安全利用技术集中推进区建设

6.贵州省县测土配方施肥及耕地地力评价

五、代表著作

1.The Effect of Manure Application on Arsenic Mobilization and Methylation in Different Paddy Soils.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21. https://doi.org/10.1007/s00128-021-03317-1.

2.Degradation of atrazine and change in soil biological indices throughout dendroremediation using poplars.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8). https://doi.org/10.1007/s11676-018-0759-6.

3.基于灰色三角白化权集对分析模型的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20,31(08):2680-2686.

4.喀斯特山区不同母质林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03)442—446

5.喀斯特山区旱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贵阳市乌当区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03)1100—1106

6.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08)112—115

7.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及演变过程[J].生态学报,2018,38(03):852-865.

8.贵州名优茶与产地土壤矿质元素相关性及其溯源影响的研究. 核农学报, 2022, 36 (5): 957-966.

9.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西南地区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 (05):42-52.

10.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石灰土化学风化特性[J].草业学报,2020,29(12):38-49.

11.喀斯特山区不同草地土壤结构及分形特征[J].草业学报,2020,29(07):11-22.

12.喀斯特山区不同草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特征[J].草业学报,2020,29(06):93-104.

13.喀斯特山区不同生态恢复下石灰土钙形态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0,34(04):48-55.

14.喀斯特山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盐基离子的交换及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0,34(04):304-311+319.

15.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中土壤剖面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02):107-114.

16.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峡谷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灌溉排水报,2021,40(04):73-79.DOI:10.13522/j.cnki.ggps.2020600.

17.基于最小数据集的贵阳市茶园土壤肥力评价[J]. 植物学研究, 2022, 11(3): 257-269.

18.炭粒径对不同质地黄壤烤烟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9):152-156.

19.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学刊,2020(25):117-120+124.

20.高校农科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7):168-171.

21.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6):185-188.

22.喀斯特山区土壤有机无机磷分级方法的比较研究[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36(04):462-470.

23.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抗蚀性[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04):30-35+81.

24.岩溶山区石灰土剖面硅铁铝元素分布特征——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J].中国岩溶,2018,37(05):777-785.

25.喀斯特山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8,31(06):1227-1233.

26.基于GIS的石漠化山区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生态风险测度[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01):342-348+355.

27.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4):200-206.

28.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09):234-238.

29.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以贵州晴隆县为例[J]. 林业资源管理,2017,38(01):135-143+152.

30.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01):28-32.

31.不同覆盖方式对茶园土壤水分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6,35(04):61-65.

32.城郊乡级尺度菜地土壤氮素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02)670-674

33.基于RDA排序的现代农业园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剑河县南明镇为例[J]. 贵州农业科学,2015,43(06):195-201.

34.基于P-S-R模型的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5):116-121.

35.贵州省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特征与空间差异[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5):3630-3637.

36.基于安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碳效应评估与低碳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7)210—214+219

等等


六、奖励荣誉

1.中国草学会,草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喀斯特山区林草间作生态恢复技术”

2.贵州省科技厅“贵州亚农科技扶贫贡献奖”

3.贵州大学“科技兴村行动”十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