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博士村长”国际行│ 打造国际合作新模式,助力“共建、共享、共赢”

发布时间:2024-03-01     浏览次数:448

农学院“博士村长”国际行│打造国际合作新模式,助力“共建、共享、共赢”


高效实施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计划,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国际农业沟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在贵州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师工作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和农学院的关心和指导下,由农学院植物病理学科研究生和外籍博士后联合发起的“博士村长”国际行志愿者活动20241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把学科助力贵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分享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人员。博士后Khadija JavedHafiz Muhammad UsmanEntaj TarafderMaqsood Ahmed等在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区开展学术研讨、科研单位调研及田间指导等活动,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人员热烈欢迎

Khadija Javed博士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干旱农业大学举办研讨会,此次研讨介绍了农业病虫害管理的原则和实践,深入探讨了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意义,重点讲解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管理技术。通过互动会议和讨论,与会者获得了可以处理农业病虫害挑战的实践知识基础技能。


Hafiz Muhammad Usman博士积极走访巴基斯塔巴旁遮普省的农业部门、农场和部分村庄,了解地区的气候、作物类型和作物病虫害。通过调研,发现两省(贵州和旁遮普)在气候、作物和病虫害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建议开展联合或合作计划,实现数据共享。在Hafiz Muhammad Usman博士帮助下,旁遮普省完成病虫害综合管理方案。

Entaj Tarafder博士在印度加尔各答当地积极开展茄子、甘蓝等作物病虫害的诊断及防治田间实践指导。

Maqsood Ahmed博士在巴基斯坦信德省开展针对小麦,油菜等当地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

博士后们寒假结束返校后本次实践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表示要尽自己力量充分发挥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扩大学科影响力。贵州大学在科技扶贫过程中所探索出的人才链、知识链转化为扶贫产业链扶贫模式对巴基斯坦和印度欠发达农业地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相关研究团队希望能与贵州大学农学院相关学科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从而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交流,助推本地区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至此,农学院“博士村长”国际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文字:孙靖娥

图片:Khadija JavedHafiz Muhammad UsmanEntaj TarafderMaqsood Ahmed,徐书港

编审:赵路玥

二审:王明

三审:潘学军